20130727~28-花蓮悠遊兩日遊II (慕谷慕魚、砂卡礑步道)
第二天一大早用完早餐後,
小車司機們就在飯店等候我們出發前往『慕谷慕魚』,
去年曾經自己開車前往此地,
但因為沒有注意到車子的油箱是否充足,
那知進入『慕谷慕魚』開到燕子口附近後,
發現到油量可能沒辦法讓我們下山,
所以就只能短暫停留後就下山加油,
為了補賞上次的遺憾,
因此這次旅行就安排這個行程。
『慕谷慕魚』-慕谷慕魚(Mukumugi)是緣自太魯閣族的譯音。描述當初最早遷徙到這裡的太魯閣族人(花蓮縣秀林鄉銅門地區與榕樹部落),用他們的語言頌讚這片世外桃源。這裡有豐富的自然資源,有柔情似水的秀麗風景,長久以來就有『小天祥』的美稱。(出自於花蓮旅遊資訊網)
拜訪『慕谷慕魚』必須事先辦理入山證,
而每日上下午都有三百名的限額,
但是今早一去發現去的人頗多的,
人數早就超過一千多人了,怎麼還有限額呢?
而小車導遊告知,最近因為當地原住民的抗議,
很有可能考慮今年八月份要禁止遊客進入(封山),
大家怕無法欣賞到此地美景的心態,
紛紛趕在封山前來拜訪,
所以造成我們來此地每個景點都是擁擠的。
陡峭險峻的工程讓人看得目瞪口呆,
想必當初前人的辛苦,才有此地美景可以欣賞,
沿著木瓜溪旁的岩壁上都有自己的特色美感,
那種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真叫人佩服。
小車導遊詢問我們是否要到溪谷嬉水呢?
那是當然的喔~來此地最美的就是幽谷溪水之美,
怎麼可以漏掉攝影愛好者的最愛呢?
終於看到攝影愛好者最愛的溪谷,
此地有台灣九寨溝之稱,
發現很多人在此潛水溯溪,
那種行為不是會傷害大自然生態嗎?
溯溪教練還備詢我們怎麼可以下來呢?
他告知下來是要被准許的,
那裡有特別規定說要准許才能到溪谷,
怎麼都沒有看到這種明文規定,所以就懶著理會他。
結束上半天的行程,來去『翻火鍋』享受我們美味的午餐。
午餐後就開始兩日遊的最後行程『砂卡礑步道』,
『砂卡礑步道』我們只能前往至2.2公里【五間屋】,
因為我們去的前幾天發現遊客被虎頭蜂攻擊事件,
太管處為了遊客的安全只開放到【五間屋】,
等待太管處清除完虎頭蜂窩後才會開放全部步道。
『砂卡礑步道』-砂卡礑步道原名神秘谷步道,在砂卡礑溪上游有一個太魯閣族的「大同部落」,部落舊名為「砂卡礑」(Skadang)。距步道入口約2公里處的五間屋,舊名為「斯維奇」(Swiji),太魯閣語「斯維奇」(Swiji)是指大型葉片的榕樹。砂卡礑步道走到盡頭的「三間屋」,曾是太魯閣族人的聚落,太魯閣族人稱為「柏拉耀」(Brayaw),是「姑婆芋」的意思。砂卡礑步道從入口處到三間屋全長約4.5公里,倚傍著砂卡礑溪而行。砂卡礑溪十六公里的流路中,形成峻秀的峽谷,清澈的溪水、美麗的岩石褶皺及蓊鬱的森林;步道沿途過去曾有多個原住民聚落,讓砂卡礑步道兼具景觀生態與人文之美。砂卡礑溪溪床上鋪滿大大小小的壘石,以大理石與片麻岩最多,湛藍湍急的溪水滑過溪床,與溪石合奏出清亮的自然樂音,而溪水也將岩石琢磨得圓滑柔美。褶皺在兩岸山壁和溪中岩石上形成一幅幅抽象壁畫,任人欣賞想像。(出自於太魯閣國家公園官網)
而導遊也告知因為上次颱風的影響,
造成部份溪水阻塞,所以水量沒有那麼充沛,
不然平日看到的景色就會更美喔~
不過沿途的風光真得也很美啦~
這個地方真得值得再來探訪,
最後我們來到【五間屋】後,
大家紛紛至溪谷玩水,玩得不亦樂乎,
溪中小魚很多,還會幫忙去腳皮,就像天然的SPA一樣。
體貼的導遊在我們回程時,
特別準備大西瓜讓大家吃,
玩水後配上吃大西瓜就是有那種夏天的感覺。
上車後就準備歸賦回家,
晚餐則至蘇澳有名的『永豐活海鮮餐廳』吃飯,
於是就結束這次花蓮悠遊兩日遊行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