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1109-漫遊北投街拍半日遊

IMG_7937   

公司攝影社所舉辦的街拍活動,

邀請莊粵盛老師帶領我們深入大街小巷,

探訪濃濃日式風情的北投,

當天先至新北投捷運集合出發,

就開始我們街拍的活動。

IMG_7926   

我們先去北投有名的機車快遞,

捕捉瞬間載客的情況,

我們等待了一段時間後,

結果還是沒看到載客的機車快遞。

『機車快遞』-北投的機車「限時專送」是昔日繁華溫泉鄉的最佳註腳;他們過去是載運特種行業女子,現在則以送貨載客為主。在民國50、60年代特種行業最盛行的時期,當時平均每天數十輛遊覽車載運日本觀光團到北投。這一時期可說是「限時專送」最興盛的時候,他們的主要業務就是載運「女侍應生」到各旅社去服務賓客,當時最大的0077車行就有上百位員工。民國六十八年政府廢娼之後,「限時專送」失去了主要的服務對象,也逐漸沒落。現在僅存的幾家,司機大都已經六十歲左右。走訪0077車行,發現機車騎士都已是兩鬢灰白的中、老人,在沒有出勤載客的時候,他們群聚在大樹下,喝茶啃瓜子,閒話北投舊日風華。<出自莊粵盛老師的文章>

IMG_7845 

來到北投圖書館首先會看到茂密樹林,

剛好在圖書館旁有個腳踏車放在玻璃前,

光線的照射剛好可以拍攝光影的照片。

『北投圖書館』-是臺灣首座綠建築圖書館,坐落於林木茂密、生態環境豐富的北投公園內,與溫泉博物館比鄰,地下一層、地上二層,總面積650坪。北投分館屋頂為輕質生態屋頂,設有太陽能光電板發電,可發電16千瓦電力;綠化屋頂及斜坡草坡設計可涵養水分自然排水至雨水回收槽,再利用回收水澆灌植栽及沖水馬桶,達到綠化與減少水資源浪費。<出自莊粵盛老師的文章>

IMG_7858 

北投圖書館前有小橋流水,

沿著步道走至『溫泉博物館』。

 IMG_7862

『溫泉博物館』-它是日據時代的北投公共溫泉浴場,始建於1913年,形式仿造靜岡縣的伊豆山溫泉,是當時東亞最大型的溫泉浴場。雖然是日據時代產物,建築卻有濃厚的英國別墅風格,室內有羅馬柱式、彩繪鑲嵌玻璃窗,非常具有特色。溫博館一度淪為倉庫,經政府核定為三級古蹟,並且按照原貌修復後,在1998年重新開放。這棟兩層樓的浴場,混合了和式與歐式建築風格,周圍環繞著圓拱列柱的廊道。一樓是羅馬式浴池,兩側窗上鑲嵌了漂亮的彩色玻璃。  浴池的二樓是榻榻米活動大廳,是供民眾泡完湯後品名下棋的場所。<出自莊粵盛老師的文章>

IMG_7873 

沿著北投步道前進,

我們來到北投最古老的浴池,

目前浴池好像沒在營業,

在浴池旁則有于佑任的簽名石碑。

瀧乃湯』-北投現存最古老的浴池,前身是天狗庵溫泉旅社,日治時代平田源吾在1896年成立第一家溫泉旅社,從此溫泉旅社紛紛成立,讓北投成為北台灣最有名的溫泉鄉。內有男女分浴的浴池,男湯的浴池有將近90年的歷史,以唭哩岸石所造的浴池,石塊與石塊之間是以硫磺漿去塗抹,才不會滲水或被侵蝕,至今得以保持完整,並有當時皇太子裕仁到訪遺跡。此地原為日軍療傷所,後來才開放給大眾使用。<出自莊粵盛老師的文章>

IMG_7890 

趁著還有一個陽光,

我們趕著去『普濟寺』,

沿著步道來到日式廟宇,

不過爬上去後,光線已不足了,

所以無法拍攝陽光照攝屋沿的光影照片。

 『普濟寺』-為臺灣罕見的日本真言宗佛寺,於日本大正4年(西元1905年)興建完成。寺旁供奉的觀音佛像手抱嬰孩,其旁樟樹又貌似孕婦狀,故信眾中不乏有人以「送子觀音」稱之。佛寺採用日式風格,大殿及住持方丈宅院簡樸淡雅且莊嚴古典保存完整。大殿建築為單簷的歇山式,面寬三開間,進深亦得三間,近正方形。寺的屋頂向前伸出,成為入口玄關,此為日本江戶時期常用的形式。大殿全為高級檜木造,斗栱及虹樑雕刻,極為精美。鐘狀窗牖,亦頗具特色。<出自莊粵盛老師的文章>

IMG_7917 

我們來到北投最有名的『地熱谷』,

煙霧瀰漫風中不時飄散著硫磺味,

站在地熱谷中,陣陣的熱氣吹過來,

就像天然的蒸氣浴一樣。

『地熱谷』-為一盆狀窪地,底部有多處溫泉湧出,有硫氣味,熱氣瀰漫。舊稱北投溪溫泉或地獄谷,當地人又稱「磺水頭」或「鬼湖」,是北投溪的源頭。冒出溫泉口水溫達98℃,其他部分溫度約6070℃。窪地由溫泉匯合地表水成一淺水潭,池水從西南側缺口流出,形成一溫泉小溪,即為北投溪。地熱谷溫泉為鹽酸酸性,俗稱「青磺」,腐蝕性極強。因泉水清澈微綠似玉,所以有人稱為「玉泉谷」,又因終年蒸氣瀰漫,光影變幻有如仙境的意象,在日據時期為臺灣八景十二勝之一,有「磺泉玉霧」的美稱。<出自莊粵盛老師的文章>

IMG_7950 

因為沒有光線的關係,

我就開始收工了,

沒繼續再拍照記錄,

但還是跟著老師走完『梅庭』及『百年石橋』,

結束今日的行程,

林大哥帶著我們去喝當地有名的紅茶及牛肉麵,

則結束今日的北投之旅。

 『梅庭』-約在1930年代末緊鄰北投溪順應地形建造,屬和洋式建築風格,上層採日式「西洋風小屋」組合搭接法,曾設有溫泉澡堂。基礎與地下室是西式鋼筋混凝土構造之防空避難室,屬二次大戰初期的建造形式,是戰爭時代下建築發展的具體見證。前監察院長于右任曾短暫居住,為一棟深具歷史、文化、觀光之建築。<出自莊粵盛老師的文章>

 『百年石橋』-北投公園興建於日治時代大正二年(1913),距今已有近百年歷史。以前有數座石造橋,歷經改建現僅存唯一的一座石拱橋,橋側石砌厚重粗獷古樸,造型優雅美麗。在台灣其他地方並未見到同樣造型之古橋,深具北投區之地域性文化資產價值。<出自莊粵盛老師的文章>

arrow
arrow

    艾蜜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